屋頂“伏”光,照亮智造未來:佛山龍頭的光電轉型
屋頂“伏”光,照亮智造未來:佛山龍頭的光電轉型
在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的核心腹地佛山,一家年產值超5億元的電氣照明龍頭企業,正深刻體驗著“雙碳”目標下的轉型陣痛。生產線24小時運轉帶來的高昂電費(占運營成本20%以上),疊加碳邊境調節機制對出口業務的合規壓力,使傳統節能手段捉襟見肘,深度減碳迫在眉睫。
與此同時,2024年廣東省《推進分布式光伏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出臺,為企業轉型注入強心針。方案首次將“源網荷儲一體化”納入優先序列,要求高耗能企業加速構建清潔能源微電網,并明確提出2025年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需達50%的硬指標。這套政策組合拳,既緩解了能耗考核壓力,也為新能源消納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精準破解了企業的核心痛點。
緊抓政策窗口期,該企業攜手城市級新型電力系統服務商伏光環境,啟動2.96MW分布式光伏項目。項目團隊在確保生產不間斷的前提下,實現了三大關鍵突破:
① 結構創新: 采用新型棚上鋼結構+光伏一體構件瓦,在確保15米大跨度屋面承重安全的前提下,實現遮陽降溫效果(屋面溫度降低4-6℃)。
② 施工優化: 針對復雜的、結構不一的屋面,創新應用預制分段吊裝工藝,通過無縫式交替作業,將工期縮短25%,并沉淀形成伏光標準化屋面建設方案。
③ 智慧管理: 項目全面接入伏光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實現電站狀態全天候監測、異常自動識別與預警、智能診斷與維護,持續優化發電性能,達成降本、增效、增發電量、控風險的綜合目標。
項目投運后,企業獲得超預期的復合收益:
? 經濟效益顯著: 年發電量達324萬度,覆蓋企業超30%的產能用電,直接節約電費超200萬元。
? 低碳轉型加速: 年減碳量高達2633噸(相當于3598棵成年樹木的碳匯能力),有力支撐企業提前滿足歐盟CBAM等國際合規要求。
? 戰略保障升級: 在夏季用電緊張期保障100%產能穩定運行,同時獲得的綠電生產認證,為企業敲開歐美高端綠色供應鏈大門鋪平道路。
作為城市級新型電力系統服務商,伏光環境憑借“開發-投資-建設-運營-交易”的全鏈條服務能力,正推動著更深遠的變革:從單一項目到園區級能源互聯,從設備改造升級到數字能源精細化管理,持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并激活碳資產價值。伏光環境正以技術創新為引擎,助力科技制造業向高效、低碳、智能的“燈塔工廠”加速進化。這場始于屋頂的光伏實踐,照亮了中國制造業綠色智造的突圍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