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奇跡 這12家企業和領導人功不可沒?。?)
海潤光伏科技,董事長與CEO楊懷進,1985年獲得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94年獲得澳大利亞MACQUARIE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他于2000年底回國參與籌劃成立無錫尚德公司。2004年參與策劃成立南京中電光伏公司。2005年參與創建河北晶澳太陽能公司。2009年底重組海潤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楊懷進先后參與實現三家光伏企業相繼登陸美國華爾街資本市場,如2006年無錫尚德成功掛牌紐交所,2007年南京中電光伏登陸納斯達克以及2007年河北晶澳在納斯達克上市。他于2009年創辦奧特斯維能源(太倉)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高效低成本太陽電池的研發及產業化。在他的帶領下,2012年2月海潤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內上市。
楊懷進為人處事低調,樂于助人。在光伏行業影響很大,除了策劃了幾家有影響的光伏企業,還無償地幫助許多有關企業。他的愿望很簡單,就是要將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并強大起來。他是這一行業的最有力的推手之一。
阿特斯太陽能
阿特斯太陽能,創始人、董事長、CEO瞿曉鏵博士,1986年獲得清華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于1995年獲得多倫多大學半導體材料科學博士學位。在2010年,瞿曉鏵博士獲得中組部“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的稱號。
瞿博士曾在1997年入職法國Photowatt公司,該公司在1998年曾經名列全球十大太陽電池企業的第四位。于2001年11月,瞿曉鏵博士在江蘇常熟市創建阿特斯光伏電子(常熟)有限公司。
瞿博士所走的光伏產業之路,是定位從應用產品入手。2001年他獲得德國大眾一個給汽車充電的小組件的訂單。由于新車等到銷售出去需要2個月左右時間,為防止蓄電池沒電,大眾汽車希望給每輛車配一個太陽能充電器。當時瞿博士還來廣州找我商量找地方設廠生產這類產品。他事先知道,廣東在這方面有很好的產業基礎。我與他先后到深圳、珠海、汕頭及東莞考察,后來他還是選擇了他老家常熟。
后來于2003年8月在蘇州新區成立阿特斯光伏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光伏產品應用開發的研發。于2005年1月在蘇州新區又成立阿特斯太陽能光電(蘇州)有限公司,主要是生產晶體硅電池與組件。
2006年11月9日,阿特斯在美國的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阿特斯一直發展比較穩定,效益較好。這與阿特斯重視研發有關。阿特斯有一些非常懂行的光伏老前輩,像周承柏是一個有四十幾年光伏組件生產經歷的資深的光伏專家。阿特斯在國內的光伏制造業中是較早開始光伏電站建設的,阿特斯的國外電站業務也是比較成功的。
昱輝陽光與晶科能源
昱輝陽光與晶科能源,這兩個光伏企業的創始人是李仙壽、李仙華、李仙德三兄弟。2001年李仙壽成立昱輝陽光,2006年實現硅片產能達到80 MW。后來李仙華、李仙德在江西上饒成立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將產品擴展到硅片、電池、組件等光伏產業的上下游。2006年,昱輝陽光在英國倫敦交易所AIM板上市,成為繼無錫尚德之后第二家海外上市的太陽能企業。2008年1月29日,昱輝陽光又成功地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10年5月14日,晶科能源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光伏產業成就了浙江李氏三兄弟的創業奇跡。
江蘇林洋新能源
江蘇林洋新能源,創始人陸永華,2004年投資創立林洋新能源,主要生產晶體硅太陽電池與組件。后來獲得美國花旗集團、瑞士Good Energies、中國聯想投資等機構總計5300萬美元投資,并于2006年12月21日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2010年的實現產能達到900 MW,進入全球光伏組件10強。后來林洋新能源股權轉讓給一家韓國企業——韓華新能源。
從國際發展來看,家庭光伏電站發展將是重要方向之一。目前陸永華正在領導新的林洋新能源主要從事光伏系統產品設計與小型電站工程等業務,產品面向家庭用戶。相信他們將充分利用林洋電表的銷售渠道,迅速開拓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市場。
江西賽維LDK
江西賽維LDK,創始人彭小峰。彭小峰早期涉足的是勞保產業,但他有外貿工作經驗,英語很好,也常去國外考察,對新產品、新產業非常敏感。其中有一桶金是從歐洲掘到的,產品就是帶有閃光條的安全背心。當他得知德國實施可再生能源法時,就開始在國內策劃進入光伏產業。由于尚德電力已經先行一步,他最后選擇從硅片產品介入。
彭小峰于2005年7月在江西新余注冊成立賽維LDK太陽能有限公司,迅速購置幾十臺美國GT多晶硅生長設備與瑞士HCT多線切割機,第二年4月份就實現投產。當時將240公斤的多晶硅碇,通過帶鋸、線鋸切成156 mm x 156 mm硅片,厚度先是240μm,后來到200μm左右甚至更薄,硅片當時是供不應求。2007年6月1日,公司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融資達4.86億美元。當時產生的轟動效應不亞于尚德,掀起了又一輪光伏浪潮。
后來,如同多家企業那樣,LDK開始向下游產品延伸,當時流行的垂直一體化模式,從多晶硅料、單晶、多晶硅碇、硅片、電池、組件,直到系統安裝。
2008年LDK實現銷售收入突破120億元。2009年LDK成為世界上唯一年銷售量突破1000 MW的光伏企業,硅片全球市場份額接近20%。2009年LDK收購美國SPI公司。SPI于2005年成立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2007年在美國OTC上市,是一家致于光伏電站開發、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太陽能企業。2010年,公司銷售收入突破200億,成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強的光伏企業。
彭小峰對崔容強教授發起的“中國太陽級硅及光伏發電研討會”非常支持,LDK在新余就曾經作為主辦單位舉辦過一次。他也非常重視科技人才,當年還有兩位意大利專家在LDK工作,其中一位會講德語,兩位意大利專家都為在中國找到發展機會而感到自豪。
協鑫集團控股
協鑫集團控股: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朱共山。他于2006年在徐州創立了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始進入光伏產業上游產業——高純多晶硅生產。
朱共山領導的協鑫集團旗下的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于2007年11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在2009年保利協鑫收購江蘇徐州中能的全部股權,2011年協鑫的多晶硅躋身全球多晶硅企業的前列,而且實現生產成本將降到每公斤20美元以下。協鑫是世界領先的多晶硅和硅片生產及研發基地,成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和硅片生產商。
在電池、硅片、多晶硅這晶體硅光伏三部曲中,中國的多晶硅產業發展是最為悲壯的。早期多晶硅產業發展多在四川,如峨眉半導體、新光硅業、樂電電天威等。由于當時技術主要被美國、德國、日本幾家大廠壟斷,我國沒有規?;a的核心技術,更沒有關鍵設備,而且那個時候真正懂多晶硅生產工藝的專家奇缺,發展多晶硅產業的難度很大。因此,很多早期進入多晶硅產業的,多是轟轟烈烈進入,后來都偃旗息鼓收場。但從產業發展歷史來看,這些企業為我國光伏產業進步敢于探險還是值得稱道,而且在探索發展之路時也培養了專業隊伍,也為后來者提供了一些工程經驗,以及極具參考價值的發展技術路線等。
協鑫集團在朱共山及團隊的領導下,最終實現多晶硅產業核心技術突破,這是中國光伏發展的又一個奇跡。協鑫集團作為中國光伏發展的最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之一,目前在晶體硅光伏產業兩頭(多晶硅與硅片、光伏電站建設)都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在光伏電力領域,協鑫未來的發展不可限量。
總結
縱觀中國光伏產業的整個發展過程,可見光伏產業的每一步發展都實屬不易。
最初的主要技術大多來源于德國,一些關鍵技術也來自瑞士及意大利。多晶硅晶體生長及硅片技術主要來自美國。對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直接拉動的是德國以及后來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市場。
至始至終,日本在光伏技術方面,沒有任何關鍵技術向中國轉移。記得日本京瓷很早在天津建了一個光伏組件廠,產品主要供應中國市場。所用的太陽電池只在日本本土生產。日本這個國家沒有礦產資源,只能靠技術立國,在光伏發展上只將中國看作一個最大的銷售市場。這與德國情況有很大的不同。
但不管何時,獨立自主始終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價值。中國光伏產業就是先靠吸收、引進,最終依靠自己努力進取,以及不斷地提高與發展,才逐步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目前中國光伏發展正處于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正在上演的是光伏電站發展與新型光伏技術的更加劇烈的角逐與競爭。盡管光伏產業不斷遭遇波折,但總的趨勢是一直在向前發展。
總而言之,中國光伏奇跡的造就,不是哪一個人,也不是哪一個企業的壯舉與功德,而是所有光伏界群體共同奮發的結果,從而造就了史詩般的光伏產業的中國奇跡。
此外,中國光伏奇跡離不開中國各級政府大力支持,特別是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力挺光伏產業,國家科技部通過許多重大項目支持光伏技術研發。
中國的光伏發展還有來自國家及地方各級學會的力量,如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光伏產業協會等。地方學會有重要影響的是江蘇光伏產業協會、深圳太陽能學會等。
還有一個強有力的平臺是全國各地每年定期舉辦的學術交流與展覽,最為亮麗的一道風景線是上海的SNEC,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光伏盛會,也是光伏發展風向標,在中國以及世界光伏發展中發揮了不可缺少的作用。